挑上“金扁担”,让饭碗端得更牢_今日最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确保粮食安全,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夯实基础、提升产能

冀南大地,麦浪涌起千重绿。一台无人机掠过连片麦田,霎时间水雾弥漫。在河北省临漳县章里集镇黄辛庄村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种粮大户杨旭亮正忙着防病虫。说起种地“神器”,他打开了话匣子:“过去背药箱、靠人工,一天顶多干上10多亩;现在用无人机喷药效率大大提高,一天作业1000多亩。”

如今,农业中的现代化元素越来越多。从靠人力到靠机器,效率高了、成本降了、种地规模大了,杨旭亮流转托管的1800多亩耕地,去年收获的夏粮加秋粮总计达2200多吨。大马力农机整地,动力十足;联合收割机驰骋,颗粒归仓;烘干塔开动,及时入库……地上跑的、天上飞的、“云”里转的设施设备,成了新农具。从看天到看屏,从靠手感到靠遥感,挑上“金扁担”的农民,种地有赚头、生活有奔头。

我国国情决定了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的根本出路也在于现代化。解决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已是不小挑战,何况消费还在不断升级,粮食需求刚性增长。同时,人多地少、环境约束趋紧,让连年丰收的粮食生产,越往前走越难。因此,确保粮食安全,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夯实基础、提升产能,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农业现代化,设施是保障。端稳饭碗,要坚持藏粮于地。杨旭亮现在种的是高标准农田,“烧饼田”变成连片田,田埂、地界少了,耕地多“长”出不少。建设机耕道,大农机下田更畅快;修机井和水泵,浇地更便捷。田网、路网、水网等基础设施焕然一新,为粮食丰收提供有力支撑。作为产粮大县,临漳坚持良田粮用,平土地、砌水渠、建灌井,建成高标准农田近60万亩。看全国,多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投融资机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将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坚持系统谋划、精准发力,完善田、土、水、路、林、电等要素,建好管好“饭碗田”,才能夯实大国粮仓根基。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一粒良种,具有节水节药、稳产高产、优质优品等优势。近年来,各地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繁育推一体,让一个个优良品种来到田间。杨旭亮种植的莘麦818.就是当地农业部门推广的新品种,具有抗倒伏、产量高的特性。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面向未来,应当瞄准种子产业全链条,从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商业育种、良种推广等环节加强攻关,不断提升育种能力,用中国种子产出中国粮食、造福中国农民。

农业现代化,政策释放红利、激发动力。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一系列优惠政策落入田间,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田间算账,农机投入是大头。杨旭亮所在的合作社去年购置大型拖拉机花了57万多元,享受补贴5.52万元,他感慨道,“好政策壮了胆”。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接下来还要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优政策、稳预期,多措并举强帮扶,让种粮农民有更多获得感。

农业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必须强。乘着农业现代化的东风,良田、良种、良机等现代农业支撑越来越有力,中国饭碗一定会越端越牢。

(王 浩 作者为本报经济社会部记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