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方法”全球推广 世界倾听中国“心”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昨天,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陈明龙教授团队研究的STABLE-SR Ⅲ的重要成果正式刊登在国际心血管领域权威期刊JAMA Cardiology(《美国医学会杂志:心脏病学版》)上,这是目前国内心律失常领域首个发表于该期刊的临床研究。这项被国际同行称为“南京方法”的治疗方式,何以在世界心律失常领域发出中国“心”声?个体化、精准化的“智慧治疗”让它脱颖而出,并多次纳入国际房颤指南,在全球领域推广。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因此,当确诊房颤后,老马一度绝望,认为自己的事业和生活都将一片灰色。

一直是运动健将的老马在2014年罹患心房颤动,突然改变了他的生活。“引以为豪的运动能力明显下降,时常出现心悸症状伴有胸闷感,经常出现乏力、失眠症状。”在各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2016年,老马下定决心在当地医院做了房颤消融手术,但很可惜术后仍然复发。

在多方打听后,老马来到省人医陈明龙教授处寻求手术机会,并接受了第二次手术。在传统的“环肺静脉隔离术”的基础上,陈明龙教授团队进一步为患者采用了“STABLE-SR术式”。“这一方法不仅发现了患者心脏内多个其他非常规部位的病灶,还根据这些病灶的情况进行了个体化的消融策略,既去除了病灶又减少了不必要的损伤,提高手术成功率。”陈明龙教授告诉记者,“它将治疗与预防结合在一起,既消除已有的房颤维持基质,又可预防房颤消融术后房速,极大提升了持续性房颤的消融成功率,使更多患者受益。”这样的创新探索,在国际同行们看来,让“房颤消融术更加智慧”。

术后,老马仍旧对日常运动心有余悸。“但是今年我收到了铁人三项世锦赛的邀请,非常心动。”思虑再三后,老马在专业教练的科学训练和医生的监测下,心功能得到了极大恢复,重启训练,并在上个月完成了一项铁人三项赛事。

针对房颤消融治疗,传统方法的局限与成功率一直令医生困扰,但陈明龙教授勇敢迈出了创新探索的脚步,只不过这样的探索,一“试”便是十年。

起初,当陈明龙教授提出原创的个体化精准化的房颤消融策略,便引起了全球医学界的广泛关注。“STABLE-SR术式是一种在环肺静脉隔离基础上的个体化基质改良及碎裂电位消融技术。通过研究发现,它不仅优化了手术流程、缩短了手术时间,还降低了医源性房速的发生。”陈明龙教授介绍,该术式注重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每个患者具体标测诊断的结果确定治疗方案。但研究探索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此后,为了证实其有效性,陈明龙教授率领其团队组织牵头开展了一系列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从STABLE-SR预试验到STABLE-SR I和STABLE-SR II,一步一步层层递进。

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该项目的系列研究多次被国际房颤指南所引用。而最新的三期研究特别关注于老年阵发性房颤人群,“相比于传统的单纯肺静脉隔离,STABLE-SR术式在降低房颤消融复发概率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这一发现使得STABLE-SR疗法在房颤治疗领域脱颖而出。”在业内看来,此次研究成果在全球享有高声誉和影响力的权威医学杂志上作为封面文章发布,证明了该治疗策略在国际上的地位和认可度,对于推动房颤治疗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全球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南京日报)

关键词: